3月9日,記者從全市體育局長會議上獲悉,2023年,我市將繼續加大百姓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,加快構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,持續做好“快樂健身”暖民心行動各項工作,計劃新建改擴建口袋體育公園7個以上、全民健身步道57公里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.75平方米以上,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1.1塊以上。
2022年,我市全面推進體育強市建設,全民健身持續發展,截至年底,全市擁有各類體育場地6084個,面積585萬平方米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.71平方米,足球場地223個。2023年,我市將繼續堅持以辦人民滿意的體育為目標,加快打造覆蓋市、縣、街鎮、村社區多層次體育場地設施體系,提升體育社會組織服務能力,創建、新增各級體育協會15個以上,推動全民健身組織持續向基層社區延伸;推進基層特別是鄉鎮“三個一”建設,加大百姓身邊的體育場地設施建設,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.75平方米以上,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1.1塊以上;加大同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,加大對各類公園的改造,增添建設各類體育健身設施,滿足各類人群的健身需求,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。
以群眾需求為導向,2022年,我市大力推進省、市民生實事體育場地設施項目建設,全面完成“快樂健身”暖民心行動各項工作任務,新建全民健身設施187個,全民健身培訓3.54萬人次,參加賽事活動人數17.70萬人次。2023年,我市將持續做好“快樂健身”暖民心行動各項工作,全面推進居住社區建設設施全覆蓋,計劃完成全市居住小區、行政村健身設施維修、改造、升級、補建229個;新建改擴建口袋體育公園7個以上,配建社區百姓健身房2個以上;新建改擴建全民健身步道57公里;實施學校體育設施安全隔離改造項目2個;開展群眾體育培訓不少于4萬人次,參加賽事活動人數不少于17萬人次。
此外,我市還將全面提升競技體育實力,對重點運動員建立起完整、細化的跟蹤和保障方案,積極向省隊和國家隊輸送高水平運動人才。堅持“派出去、引進來”原則,錨定長三角體育發達地區競技體育發展趨勢,利用區域優質體育訓練資源,通過選派優秀運動員、教練員赴滬蘇浙等地集訓、交流學習,推進優秀運動員訓練水平、競技水平再提升。深入實施體教融合發展,加強與我市中小學的合作,深化體教融合,擴大競技體育選材范圍,推動部分項目實現小學-初中-高中的梯隊發展。推進市、縣體校改革,積極探索市隊校辦的辦隊模式,建立體校、學校合作機制,鼓勵體校教練員、社會體育組織機構專業人才參與學校課外體育活動,組織推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、體育協會等社會組織進入學校開展中小學生課外延時服務。圍繞承接體育制造業產業轉移,培育特色產業,打造精而強的體育制造業產業體系。著眼承接體育消費擴散,大力發展體育旅游,招引扶持戶外運動休閑運動項目,打造惠而美的體育服務業產業體系。
記者 余萍 通訊員 吳盼